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色彩亂亂飛的遊戲藝術課

玩得開心

嬰幼兒的階段,大多有的還在口腔期,有的已經會說話甚至會握著彩色筆塗鴉了,所以在這個時期小朋友的成長很需要多元性的刺激,也需要依照每個孩子不同的年齡與性格來做不同的學習設計。也因為如此,在設計嬰幼兒的遊戲課程時,必須注入不同的元素來讓小朋友產生興趣,據科學的顯示,當大腦感覺到開心的時候記憶力會比較好容易記住當下的事情,所以在遊戲課程中小朋友玩得開心是很重要的。



玩到一身髒

不過在遊戲時難免會玩到全身髒兮兮的,尤其是玩顏料的時候。美術創作中顏料與貼紙是嬰幼兒遊戲課程中不能少的,即使是使用手指膏也是會玩到全身髒兮兮的,這個時候家長都會比較緊張,很怕小朋友手弄髒,所以會儘量的幫小朋友拿顏料,或是幫小朋友做清潔的動作,其實這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現在的環境衛生跟以前不一樣,腸病毒啦!感冒病毒的,環境中的隱藏版細菌病毒更讓家長緊張,這也就是為什麼爸爸媽媽們在帶小寶貝玩顏色遊戲時或是參加美術遊戲課時會比較擔心的原因。不過,這是可以避免的,環境中的病毒確實讓人擔心,所以勤洗手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事前的清潔動作,這樣可以先減少掉一些病菌危險,像是把教具消毒,桌面消毒,器材消毒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清潔的動作最好是等孩子都探索完之後再去做清潔的動作,因為在孩子探索的時候太勤於做清潔的動作,或是不斷地糾正孩子的使用器具方式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缺乏學習挫折與解決困難的能力,這怎麼說呢?依個人多年教學的觀察與研究,小朋友在身體的探索時期需要多與環境做互動,從失敗的操作經驗中去獲得正確的操作觀念,像是捏東西這個簡單的動作,如:小朋友會先從手掌的抓握先學習捏一塊海綿,接著再慢慢的發展成手指捏拿的動作,這一連串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有可能是小朋友練習無數次捏拿的動作所發展出來的,也就是說因為有失敗的經驗才會不斷地修正自己原本的操作方式,直到孩子自己可以拿捏東西。在遊戲中或是創作中也是類似這樣的道理,嬰幼兒時期的小朋友可能無法正確的使用海綿來沾顏料蓋印,所以常會沾得顏料到處都是,這個時候別急著幫孩子清潔整理,因為這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孩子可以從不太正確的操作行為中學到如何的拿海綿蓋印,即使大人沒有教太多的方法,可以跟小朋友說”哇~顏色跑出來了,這樣就不能跟其他顏色住在一起了,加油!幫忙把顏色蓋在紙裡面“,無形之中就可能幫助到小朋友知道顏料是要蓋印在紙裡的,不僅可以幫助小朋友了解到顏色蓋到外面操作有誤,還可以知道蓋在紙裡面是正確的操作行為,另外還可以提供小朋友從錯中做學習的概念,增進挫折忍受力,學習問題解決的能力,雖然這看來是很簡單的道理,卻可以幫助到孩子這麼多。在以色列的幼兒教學裡,他們重視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上課可能玩得全身髒兮兮的,老師會請幼兒自己想辦法如何清潔乾淨,吃飯掉滿桌也不會立即為孩子做清潔,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正在學習如何正確地把食物放到嘴吧裡,我們跟以色列雖然是不一樣的文化,但是這樣的觀點是我們值得參考的(雖然吃飯的這一段有點嚇到我),這個國家只有800多萬人,小孩子吃飯都掉滿地,但是20年內出了10個諾貝爾獎得主,我想這樣的教育觀念不是沒有道理在的。
不一樣的文化 不一樣的觀念



玩藝術

小朋友能夠玩出的藝術比大人還要有創意許多,有時可以多觀察孩子的眼光是望向哪裡,即使小朋友現在還在爬,即使還在牙牙學語,只要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去學習,孩子可以學到很多,就像蒙特梭利說過的一樣,孩子的心智就像是海綿一樣,吸收的能量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別忘了在安全的範圍內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去探索,多給孩子一點空間去體驗,相信孩子的成長會更加的寬闊與創意。





沒有留言: